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川剧变脸与喷火、歌舞“反串”、游园冲关……今天是元宵佳节,下午1点,湖州市博物馆内热闹非凡,“瑞犬纳福平安到 湖博带你闹元宵”川剧表演艺术文化活动在此欢乐举行。 一开场,反串表演者就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歌舞表演,华美的装束与动听的歌喉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紧接着,川剧变脸表演者上演绝活变脸与喷火,展示川剧艺术人物角色性格,并与现场的小朋友们进行互动。此外,大家还聆听了川剧演员的《贵妃醉酒》...
3月2日,2018年第一期文博文化驿站如期而至,“玉镜银勾”铜镜古泉传拓体验活动元宵佳节在瑞安博物馆举行。 作为青铜器的一种类别,青铜镜自成体系,它的正面用于照容,背面则凝聚着极高的工艺美术价值,其纹饰包罗万象,有瑞兽、缠枝花卉、盘龙、人物故事、回形几何、各式铭文等,丰富细致的纹饰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货币自商品流通之日起,就存在生活中,其中以铜钱最具代表性,其形制、铭文经过数千年发展历...
冬日雨后的水雾,为三门横渡镇岩下村增添了一份朦胧。几位老人倚着雕花石柱聊天,他们身后是修葺一新的四合院。这处建于清初的老屋,两进四厢,是村里最具代表性的江南“串楼”。 岩下村人说,要不是一年多前开展的古村保护利用,这些古建筑或许已灰飞烟灭。2016年,村里采用“股权量化”模式,对传统民居进行评估,并以产权折算的形式归到村集体,今后修缮、开发、使用等由村集体统一协调。目前,90%的古村原住民已...
2014年,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和陆上丝绸之路双双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以陆上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为基础,中国正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申遗。“海丝”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是迄今所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宁波等9个城市联手加入了“海丝”申遗行列。 宁波是中国大运河与“海丝”的连接点。宁波地方文化学者邬向东认为,“海丝”文化与运河文化在宁波交...
本文介绍的刻花瓜棱花口尊是北宋时期景德镇湖田窑青白瓷器物,高14.5厘米,口径13厘米,至于作者给出的鉴别依据是否恰当,请藏友们阅后给予赐教。 该花口炉胎色白净,胎质细腻;釉色莹润,青白如玉。釉薄的尊面如:花口边沿、凸棱折线、刻花楞边、镂孔和葵足的边缘等处,或露胎 白,或微泛黄;釉厚的炉面如:颈肩和腹胫之间,瓜棱凹纹和圈足外面均显水绿色,用肉眼即可看出釉层内有细小气泡。 该花口炉...
艺术源于生活,古代民间陶瓷匠人完全领悟了这个真谛。他们观察自然的细致,体会生活的深刻;他们富有民俗情调而又不失高雅;他们采用幽默、夸张、写实、变形、抽象的艺术手法,使普遍存在于民间的乡村野趣、市井凡物,提炼为帝王将相、达官贵人、老叟妇孺、雅士村夫皆颂扬喜爱、得之而不忍释手的美妙之物。 他们博大的胸怀,充满智慧善良的心灵,灵巧的双手,他们对生活的热爱,追求“真善美”艺术生活的激情,他们对纷繁世...
说起唐代白瓷,自然会想到陆羽《茶经》中赞颂邢窑器之语:“邢瓷类银”、“邢瓷类雪”,而邢白瓷有粗精之分,其中粗白瓷居多。器型有碗、盘、托子、瓶、壶、罐等。我们玩瓷族最常见到的是邢白碗残件标本,但很少能找到类银似雪的感觉。 星期天我与瓷友同逛扬州古玩市场,在几处卖瓷片的地摊上,能入眼的精美瓷片不多。有两处地摊上各有一块唐代邢白瓷的残件,使我眼睛为之一亮。其中一只唐代邢白碗,残缺三分之一,瓷质洁白...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通高41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18.5厘米。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附狮钮盖。 罐盖顶堆塑坐狮钮,钮下绘青花莲瓣纹、卷草纹、回纹各一周。罐身、口沿绘青花缠枝花纹、卷草纹各一周。肩部饰下垂如意云头纹,云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间隔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勾菱形开光,内镂雕山石、牡丹等四...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瓷窑中,以越州窑、婺州窑和瓯窑的青瓷最具代表性。 笔者有幸征集到一件与婺州古窑有关联的青瓷羊,此青瓷羊为灰白胎,通体施釉,釉面不平,釉层不匀,釉色青黄,开细碎的冰裂纹。由于胎釉结合不牢固,在釉面上有沿竖直方向流淌下来的剥釉条纹和凌乱散布的碎斑状的剥釉现象。在羊的耳、角、眼和羊尾、羊腿的边楞折角处均有受土侵腐蚀作用形成的脱釉痕迹。釉面上还有若干细小的缩釉点,釉层内亦有少许点状的...
图中四只水盂历史久远,分别为(1)东汉青瓷伏螭水盂;(2)南朝提梁伏螭青瓷水盂;(3)宋代影青点褐彩伏螭水盂;(4)宋代玳瑁斑釉伏螭水盂。东汉至宋历越千年,这四只水盂虽然受历史及本朝文化、习俗的影响,工艺水平各有千秋,但它们的造型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即都是以螭为主体纹饰。这充分反映了汉民族龙文化的历史传承与文化沿革。 砚滴,古文房用具容水器,用以注水研墨,故又名水注、水盂。今天向读者介绍四...
这是一件明代德化窑狮子摆件。该藏品釉质细腻,光泽明亮,似脂似玉,瓷胎质地洁白坚硬,胎釉结合紧密。狮子的造型完全是用手制作出来,并不是模铸的,狮四腿直立于平面板座上。昂首,双目前视,张口露齿吐舌,弓身,长尾上翘背上,似作摇头摆尾状。全身堆塑泥条,以饰狮身卷曲长毛,身施白色釉,釉色均匀洁白,胎质细腻坚硬,此狮为一活泼可爱幼狮形象。
龙泉青瓷肇端于北宋早期,至南宋中晚期到元时,为极盛期。笔者珍藏着一块龙泉窑宋元雕龙梅子青盘残瓷(图1、图2),这一翠颜玉质的古残瓷片,内底径21.7厘米、足径15.2厘米,具有非常完整的瓷艺烧造时代特征。 这块残瓷外腹壁刻菊瓣纹,内心坦底贴雕龙头凤尾纹及绣球,苍龙及绣球皆系同瓷盘坯泥片堆贴后,作雕、刻、划、剔等,使纹饰高于胎体,挂釉后营造了纹饰玉质釉彩下,映现出浮雕效应,烧成之器物清纯流翠、...
此物为粉青釉罐式鸟食缸,高5.8厘米,腹径6厘米,口径4.4厘米,底径3.5厘米。釉色莹润凝脂,青中带蓝,满含宝光,薄胎厚釉的工艺显露官窑的特质。釉层中积聚着无数大小不一的气泡,“聚沫攒珠”的特征印证了其官窑身份。 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早的鸟食缸是江苏镇江的东汉永元十三年(公元101年)墓出土的黑釉器。以后唐宋元明清随着养鸟风气日盛,鸟食缸越发花样百出、精致异常。 图中所示粉青釉罐式鸟食...
这款帽筒高29.5厘米,内口径11.5厘米,壁厚1厘米,呈圆柱形,高筒状,胎质厚白,瓷质细腻。器身有镂空装饰。它的工艺属于粉彩,取圆筒状造型,筒壁上下,间错地镂开六个梅花瓣窗,窗沿有突出缘线,施以赭色勾勒。主题图案是古朴典雅的寿字,还有鲜艳的梅花,筒口采用了环形装饰,环绘着如意构图样的寿桃。传统文化中,喜用谐音隐喻,梅与眉谐音,梅借代了眉。这款帽筒的文化创意明显是用了“眉寿”的典故。 这款帽...
这件唐代胡人骑驼俑为陶质,保存完好,原本是通体彩绘,后经风化已大部分剥落,但仍残留有三色彩斑,陶俑呈现出骆驼在沙漠中阔步前进的形态;昂首嘶鸣,胡人头戴毡帽、身穿长袍、脚穿皮靴、下巴留着浓密的络腮胡,双腿分开坐骑于双峰间的皮囊上,手牵缰绳、驾驭着这匹矫健的骆驼,双目远眺、全神贯注、显得平静而又自信,似乎他是一位历经艰辛长途跋涉要奔向大唐的客商,唐代制陶艺人独具匠心以其丰富的想象和精湛的技艺塑造了这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